产品分类
联系我们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 > 新闻新闻
用户体验决定工业4.0走向
启示:中国版工业4.0落地之路
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德国“工业4.0”、美国“工业互联网”,名称不同的三个概念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,就是通过CPS系统融合原子和比特,形成一个高度柔性、个性化、数字化的智能制造体系。美德两国各有优势,总体来说在技术水平上是领先于中国的。与这两个国家相比,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足,工业4.0的落地需要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径。
德国制造业的工艺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其工业4.0战略也建立在自身先进的制造能力之上。工业4.0包括两大主题: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。智能工厂研究智能生产系统和网络化、分布化生产的实现。智能生产主要研究人机互动、智能物流管理以及先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问题。可以发现,德国是在强大的物理生产能力基础上,发展数字生产能力,并促进二者的融合。
“工业互联网”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提出,采用开放成员体制,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使各个厂商设备实现数据共享的通用标准。“工业互联网”的目的在于,利用互联激活传统工业过程,实现原子和比特的融合。这一通用标准的建立,将帮助软硬件开发商创造与物联网完全兼容的产品,以数据整合实体,推动整个美国工业体系的效率提升。
虽然两国在物理和数字领域各有专长,但制造业充分发展,或者说已经处于工业3.0的顶点,是美德两国制造业的共同特点。工业4.0的升级,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颇有水到渠成的意味。与这两个国家不同,中国制造业的3.0阶段还没有进入成熟期,甚至有些工业部门仍然处于2.0阶段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国想通过落地工业4.0,实现制造能力的赶超,必须走出与美德两国不同的道路。
虽然技术能力上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,但我国企业也具备独特的优势:国内市场增长迅速、潜力巨大。美德两国的工业4.0战略瞄准国际市场,无法避免的要面对本地化的问题。我国企业面对着一个巨大且熟悉的市场,对用户的了解,是我国企业落地工业4.0的独特优势。在这一背景下,中国版工业4.0如何落地?海尔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。
从海尔的经验中我们至少能够得出三点认识:
● 工业4.0不只是构建智能工厂,以智能工厂为基础创造超预期的用户体验才是最终目的,要牢牢抓住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牛鼻子;
● 工业4.0不只是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升级,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管理变革;
● 工业4.0不只是冷冰冰的智能设备,还需要构建一个能够自行“生长”的生态圈。
一方面,海尔以开放生态圈方式汇聚全球领先资源,弥补技术上的差距;另一方面,将用户需求置于工业4.0升级的核心位置,通过高水平的用户交互和用户参与,以用户需求推动融合。在这背后,是海尔平台化、创客化管理变革的支撑。“以用户为中心”就是海尔在工业4.0落地尝试中得出的答案。